近年来,体育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,从顶级赛事的商业化运营到全民健身热潮的兴起,体育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全球经济格局,随着政策支持与消费升级的双重推动,体育经济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活力。
国际大型体育赛事如奥运会、世界杯等早已超越单纯的竞技范畴,成为全球品牌竞逐的舞台,以足球为例,欧洲五大联赛每年吸引数百亿欧元的转播权收入和赞助费用,英超联赛2022-2023赛季的转播权收入高达100亿英镑,其中海外市场贡献了近一半份额,这种商业化模式不仅带动了俱乐部、球员的经济收益,还促进了周边产业如体育装备、旅游、餐饮等的发展。
中超联赛、CBA等职业联赛的商业化进程也在加速,尽管过去几年受到外部环境影响,但随着球迷回归赛场,赞助商信心逐步恢复,2023年CBA总决赛的收视率同比上涨30%,赞助商数量较前一年增加15%,电子竞技作为新兴体育形态,其商业价值同样不容小觑,2023年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的观看人次突破1.5亿,相关衍生品销售额同比增长40%。
除了职业赛事,全民健身的普及也为体育经济注入了新动力,国务院印发的《全民健身计划(2021-2025年)》明确提出,到2025年,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将达到5万亿元,这一目标的背后,是消费者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和体育消费习惯的养成。
数据显示,2023年中国健身房会员人数突破5000万,同比增长12%,线上健身平台如Keep、咕咚等用户规模持续扩大,其中Keep的月活跃用户已超过3000万,户外运动如马拉松、骑行、滑雪等也迎来爆发式增长,2023年全国马拉松赛事数量恢复至800场以上,参与人次超过500万,直接带动了运动装备、酒店、交通等行业的消费。
体育用品的销售数据同样印证了这一趋势,安踏、李宁等国产运动品牌在2023年的营收均实现两位数增长,其中安踏全年营收突破600亿元,李宁的净利润同比增长25%,国际品牌如耐克、阿迪达斯也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,推出本土化产品以迎合消费者需求意昂体育平台。
政策层面,国家对体育经济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。“十四五”规划明确提出,要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,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体育企业,多地政府也通过税收优惠、土地支持等方式吸引体育产业投资,海南省依托自贸港政策,大力发展体育旅游,吸引了一批国际赛事落户。
资本市场的关注也为体育经济提供了强劲动力,近年来,体育产业投融资活跃,涵盖赛事运营意昂体育平台、体育科技、健身服务等多个领域,2023年,国内体育产业融资总额超过200亿元,其中智能健身设备、体育直播等细分赛道备受青睐,智能健身镜品牌FITURE在C轮融资中获投3亿美元,估值升至20亿美元。
尽管体育经济前景广阔,但仍面临一些挑战,职业联赛的盈利模式尚未完全成熟,部分俱乐部仍依赖母公司输血;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在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地区仍有不足;体育IP的开发和保护也需进一步加强。
随着科技的发展,虚拟现实(VR)、人工智能(AI)等技术将进一步赋能体育产业,VR观赛、AI训练辅助等创新应用将提升用户体验,开辟新的商业空间,体育与文旅、教育等产业的融合也将创造更多增长点。